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文/張冬英
我是冬英,民國 31 年出生於苗栗,那是日治時期,戰爭的尾端,也是物資短缺的年代,父母親務農,家境雖貧困,但在樸實的鄉下,生活卻也和樂融融。在我很小時候即開始幫忙家中農事以賺取生活費,為了幫助家計甚至放棄了再升學的機會。17 歲跟著表姐來到板橋的紡織廠工作,24 歲時認識了職業軍人的先生,婚後育有一子,生活安定美滿,哪知老天爺作弄人,不到十年的夫妻緣份,卻在丈夫罹癌撒手西歸而情斷!是天妒良緣嗎?那一年我不到 35 歲,突遭此劇變,肝腸寸斷、傷心欲絕、痛不欲生, 想到人生還有漫漫長路要走,軟弱無助的孤兒寡母,形單影隻該何去何從?不禁悲從中來,從此我的生活陷入了莫名恐懼與無助之中,感覺身心疲憊,心中的失落感與錐心之痛,真的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回憶當時因要照顧病中的丈夫,兒子還小,教養的路還很漫長,面對未來真的心中茫茫然,也許個性中有堅強的一面,讓我沒有在遇到困難時就被現實所擊倒,為了生活我收拾起傷痛的心情,投入工作,薪水雖不多,但孩子可以兼顧得到。想到兒子沒有爸爸了,做媽媽的我一定要好好照顧他,在忙碌的生活中,日子就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我跟兒子說經濟上不用擔心,只要好好讀書就是我最大的安慰,他也不負我的期望,一路從建中唸到台大,再出國深造到谷歌的工程師。也許因為經歷爸爸的過世,讓他更懂得上進,我也相信只要我們夠勇敢、夠堅強,再苦的日子都可以撐出一片天。
而我也積極尋求社會資源的協助,感謝上天的眷顧,在因緣際會下加入了台北市一葉蘭協會,給我機會帶領各項活動,擔任理監事與活動組長,與無數的喪偶朋友一起相互扶持,讓我的生命重新找到全新的出口,生活過的更不一樣。喪偶這麼多年,感念幫助我的人很多,抱著心存感謝的回饋之心,我在台北市社會局的天使人力銀行當志工,幫忙照顧老人及居家服務,並在老人中心當志工,目前服務時數超過數千小時,因此獲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頒發的志工金牌獎。在我心中,一葉蘭的兄弟姐妹們 多年來就像是一家人般,不只是過年過節的團聚,還有平時固定的聚會,都讓大家的心緊緊的聚在一起,希望大家一起加油,為改善喪偶朋友的生活品質而努力,讓生命以服務他人為目的。謝謝大家,有你們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