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William Worden,在他的書《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中,他描述了哀悼的四個任務。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微博

什麼是哀悼的四個任務?

J. William Worden在他的書《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中,描述了哀傷的四個任務。Worden建議“完成哀悼過程並恢復平衡”,必須完成四項任務。他清楚地表示,這些任務並沒有特定的順序,雖然完成某些任務的先決條件是完成另一個任務。他承認人們可能需要隨著時間重新訪問某些任務,哀傷並不是線性的,難以確定完成哀傷任務的時間表。

任務一:接受失落的事實

首先,第一個任務既可以是簡單的也可以是複雜的。有一些基本的方式可以接受失落的事實,例如:參加喪禮或告別式,開始用過去式談論(和思考)已過世的人等等。在更複雜的層面上,人們接受了失落的意義。例如,儘管我們可能已經開始用過去式談論某人,但我們可能會淡化我們與該人關係的意義,從而否認失落帶來的影響。在我們接受關係的深度並直面失落的全部影響之前,這項任務還沒有完全完成。對於這個任務的另一個常見挑戰是接受對方的「死亡方式」。如果悲傷者無法承認或接受逝者死亡的方式,例如:自殺、過量用藥或其他有污名的死亡方式可能會對完成這項任務造成挑戰。內疚也會妨礙任務的完成,對一些人來説,“接受”意味着同意或認可,對另一些人來説意味著與過去斷絶關係;使任務複雜化的信念;然而,接受並不一定意味著這兩件事中的任何一件;相反,它可以代表著我們準備開始治癒之旅的時刻。

任務二:經歷悲傷的痛苦

悲傷會帶來很多情緒,從悲傷到孤獨、絕望到空虛、憤怒或內疚、責備或羞恥...等。Worden承認,情緒波動並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每一次失落都意味著要應對個人特有的情緒波動。也許情緒是如此強烈以至於無法忍受,或者也許我們的生活一直如此以至於我們還沒有學會如何正確處理我們的情緒。這種危險可能會因社會對伴隨悲傷的感覺感到不適而加劇,也許會讓我們覺得不應該承認困難的情緒,以這種方式否認或被否認我們的感受意味著這項任務沒有完成。無論存在什麼樣的情緒,承認、談論和理解它們都很重要。我們必須有耐心,允許自己體驗所有這些感覺,以便正確地處理它們;Worden表示,我們應該表達——而不是回避——這些情緒,對它們持開放態度,我們將能夠更好地解決它們。

任務三:適應逝者不在的新環境

第三項任務是適應一個變化的環境,一個愛人已經離開的環境。這項任務對人們來説可能意味著不同的事情,這取決於與死者的關係以及受失落影響的角色,這種重新調整需要很長時間,可能需要幾種不同類型的調整,包含:內在的、外在的和精神的。例如:失去伴侶者可能需要學習一系列新技能,包括支付帳單、做飯或打理家務。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阻礙,不僅僅是情感上的,有些是有形的,例如:財務、陪伴或育兒..等;可能還有其他外部的環境變化,例如:獨自生活、獨自做事;更困難的任務是重新定義我們的身份(角色),因爲另一個人已經走了。這項任務也可能意味著適應新的精神環境,這可能已經被死亡的經歷所改變,當我們在生活中沒有其他人的情況下努力解決關於目的和意義的存在性問題時,可能會發生調整。

任務四:將活力重新投注在生命中的同時,尋找與逝者的連結

最後一項任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這項任務包括找到與死者之間持續而恰當的情感聯繫,同時讓我們繼續生活,同樣,這項任務對不同的人來説可能意味著不同的事情,Worden列出了完成這項任務的通用模式。我們必須為死者的思想和記憶留出空間,同時參與對我們有意義的活動。包括:尋找我們喜歡的新活動,或者尋找新的關係。我們無法改變摯愛去世的事實,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應對祂們的去世。最初,選擇沉浸在悲傷中似乎是合適的,悲傷可能是我們與愛人最強烈、最切實的聯繫。我們最終會從經驗中學習,然後,當我們準備好了,我們可以選擇在生活中尋找一種新的前進方式,同時融入我們對所愛的人的深刻的愛。通過保持與過去的情感聯繫,立足於現在,同時著眼於未來,我們可以開始發現什麼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

這個四任務,有幫助嗎?

對Worden來説,當悲傷者完成了這四項任務時,哀悼即完成。至今有許多悲傷理論,但沒有一個被證明是絕對的真理,而是有一些證據支持它們和一些證據反駁它們的假設。這些當然是有幫助和相關的任務,但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完成它們,也請不要苛責自己,這可能表示這不是最好的反映你哀傷經驗的模式。悲傷對我們所有人來説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你擔心自己被這些任務中的一項“卡住了”或需要額外的支持來緩解失去伴侶的悲傷,請與台北市一葉蘭協會聯繫。